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顶峰,也是中华民族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。在现存五万多首唐诗中,“长安”一词出现过一千四百余次,如“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”
长安花市名盛一时,极受到民众们的喜爱。至今,很多人都在猜测着唐人都在长安城种了些什么花,这么博得文人墨客浓墨重笔描写?
李商隐诗云:“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治黄”。白居易诗云:“满园花菊郁金黄,中有孤丛色似霜”,这两人的诗写的是真应景,紫菊是暗暗淡淡紫,白菊是色似霜。
或许,只有菊花的黄金灿烂才能让唐人如此牵动心弦。
而市井生活呢,无非就是吃喝玩乐。吃啥也不能少了吃菊啊。唐朝之前,食用菊的颜色为单一的黄菊,而经过唐人的妙手嫁接技术,紫色和白色食用菊出现了。
吃菊吃的可不单单是菊花,吃菊作诗那真是别有一番雅致。
“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。”此话有些微过,与菊花同时绽放的,尚有桂花。在菊花之后傲雪的,还有梅花。然“桂丛惭并发,梅蕊妒先芳。”菊花,用她的素雅和姣妍征服了众人之心。
菊花,美名众多,诸如:九花、女华、日精、延寿客、太真等。其中,太真,其实就是杨贵妃的别称。
杨贵妃之美貌冠绝大唐,而唯有菊花与之相配,清香淡雅,不失高洁之意。
将皇帝宠妃的号作为菊的别名,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。
02
终南山有一“仙都”和“天下第一福地”之称的楼观。
近日,秋菊含苞待放,正是长安中人前去游玩的好时节。偕同妻儿,抑或是邀上三五好友,自驾前往,诗情画意之中,菊花宴美食待客,岂不美哉?
相传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春,周至地区遭遇千年不遇的时疫,很多人患不治之症,病死无数。当时楼观台监院张致坚,夜梦太上老君托梦告知说经台前有泉水可治。张监院醒来后按梦中所示果然在说经台前挖出一泉眼,用此水治好了三十多名道士的病疫。
消息传出后,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,不到两个时辰时疫自然痊愈。三年后元代翰林学士、大书法家赵孟頫来楼观,得知此事大为震动。
因老子《道德经》中云“上善若水,水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於道”,遂题此池为“上善池”。
多年以后,四方善男信女取池水治病,许多诗人骚客来此兴诗作赋,畅怀抒情,有“丹沙久窑井水赤”、“汲尽阶前井水浑”的诗句来形象记述了当年的取水盛况。
今存,道家宣扬上善若水,所以在楼观台建了个上善池。
这大概就是“天下第一福地”的来源吧。
老子云:“道法自然。”闭上眼睛,在奇妙的自然中,静听汩汩的山泉、清脆的鸟鸣,远离世俗的纷扰,涤荡内心的浮躁,回归心灵的宁静,方能悟出所谓的“天人合一”。
终南山,是隐士的山。其实在古代,在终南山去做隐士往往又是一条登庙堂入朝廷的便道,只要你有足够的才华,终南山就是一条"治国平天下"的捷径。所谓“终南捷径”是也!
陶渊明四十一岁才做到县令级别,之前也做过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,好不得志。辞去县令直奔终南山,种了片菊园,可能也是想重新回归仕途的一个捷径吧。
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,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黄巢也将理想抱负给予了一首菊花诗作中。
看来古人都有菊花情节。
有道是,秦岭青山不老年年青,终南菊花秋季年年开。
03
而把菊吃成流行的还要从大隐士陶渊明说起,一人吃菊,就把菊花吃成了大IP,影响此后千万年。
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一种陶渊明采菊的情景映入眼帘,一位身穿棕色布衣留有花白胡须,带着农家毡帽,喝着酒,吟着“酒能祛百虑,菊解制颓龄。”,第二天朝阳升起,照在菊的花叶上,又吟诗一首“秋菊有佳色,裛露掇其英。”
菊,古人又称之为治蔷、节花。据《埤雅》记载:"菊本作鞠,以鞠躬也,花事至此而穷尽也"。《神农本草经集注》中讲到:“菊有两种,紫茎的气香而味甘,它的叶才可做羹;茎青而大的菊,气味像蒿而苦,像薏苡一样,不能吃。”
古人食菊的最早记录,可见于屈原《离骚》中的名句: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。”看看人家屈原,朝饮露、夕食菊,这日子过得何等高洁清雅,和他一对比,普通人简直俗到泥堆里。
到了魏晋时,钟会更是把菊提升到了神仙之食的高度。菊的吃法,最简单的,就是生嚼。不过古人的生嚼可没我们想的那么粗俗,傅玄就这样描述生食菊花的过程:“掇以纤手,承以轻巾,揉以玉英,纳以朱唇。”纤纤玉手把花摘下来,放在轻薄雅致的丝巾上,轻轻地揉一揉花朵,再放入朱唇之中。看看,这场景多美,整个过程多么优雅、有格调!换做菊花君那就是辣手摧花、牛嚼牡丹了。
除了单独食用菊花,古人也爱找些其他的食材和菊花一起搭配食用。林洪在《山家清供》中给大家推荐了一种做法:春天采菊花苗叶,略微炒一下,然后再放入姜、盐一起煮熟即可。做羹吃,可清心明目,加入枸杞叶效果更好。
对于食菊,苏东坡吃得更彻底,他在《后杞菊赋》就写道:“吾方以杞为粮,以菊为糗。春食苗,夏食叶,秋食花实而冬食根,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。”枸杞和菊花简直要成为全年的主食了,尤其菊花,春天吃苗,夏天吃叶,秋天吃花,到了冬天,甚至连菊花的根也不放过!
04
古人吃菊可不单单是因为菊花好吃,而是因为菊花具有养生的妙处。
终南山的道人,被称作是“菊道人”,大概就是因为道人食菊,寿命比一般人长吧。
司马迁在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中提及,老子能活到160多岁。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。两千五百年前,老子在函谷关留下五千言,即《道德经》,并在这里讲经论道,楼观台就是老子当时的讲经台。
故此,楼观又称“仙都”。
菊花有保健养生的功效,放在火锅里煮食,既能清热解毒,又添雅兴清香,吃完火锅一身菊香,哈哈~那真的是比火锅味好太多了。
明代文学家高濂精通养生保健之道,对食用菊花颇有一番见解,他在《遵生八笺》中云:“菊花粥,用菊新长嫩头,丛生叶摘来洗净,细切,入盐同米煮粥,食之,清目宁心。”一语道破了食菊花粥的妙处。
俗话说:“常饮菊花茶,老来眼不花。”
楼观的菊花很特别,滋养楼观菊花的水是尚善池里的水,泥土是经过万代千秋落叶堆积起来的富含高等营养物质的土,呼吸着高氧负离子的空气,同时还有道家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,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。
菊花采摘时不是随手而摘,还要注意花型,开放程度以及花头数量,很有讲究。
可鲜食、干食、生食、煮食,烹制的技法有蒸、炸、烧、炒、煎、焖、酿、煮、冻、拌等。
菊花佳肴
西安这边食用菊主要有三种,玉兰白的楼观1号,金黄色的楼观2号,娇粉紫的楼观粉黛,这三种都是可食用菊的上等品种,均由北京农科院研制而来。
菊花,花气味芬芳,绵软爽口,入菜也颜色清雅可爱,赏心悦目,食之还可补气、除燥、解渴明目。
不过,世人赏菊爱菊食菊之风能绵延千年、经久不衰,最重要的还是要感谢历代文人——是他们赋予了菊花淡泊清华和文化附加值,我们才能享受“东篱同坐尝花筵,一片琼霜入口鲜”之美了。
三人成团,欢迎团队预定,优惠大到你想象不到!
文中有福利,
大家留言 “楼观菊花”于后台,
第8位,18,28,38、48,58,68,78,88,98,108……尾数是8的朋友,
赠送中秋节菊花宴体验券一张!
第8888位,
更有意向不到的全套超值大礼包一份!
在西安,大唐国宴菊花宴
正火热预定中
编辑:金菊 撰文:菊花宴 火锅菊 审核:菊老大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